作为今年七月底八月初刚走过“川进青出”西北大环线的旅游爱好者,用自己的切身经历来说,青海省跟其他省份比最大的缺点是条件差,太差了,各方面条件都差,不管生态环境还是生活环境都不是一般的艰苦。

一、交通不便、地广人稀

青海省面积辽阔,全省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800多公里,总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十三分之一,北部和东部同甘肃省相接,西北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邻,南部和西南部与西藏自治区毗连,东南部与四川省接壤。但这么大的地方,截至201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仅有603.23万人。人少自然基础设施就跟不上,进出青海总共就那几条路。尤其赫赫有名的青藏线大部分都处于冻土层上,很容易出,而一旦出现意外,救援赶过来最快也得俩小时左右,公路上就大排长龙了。

二、环境恶劣、食宿昂贵

青海省的那些个无人区真不是随便说说的,答主亲身经历,开车连续走过几百公里没有看到一处人烟。气候干燥,白天赶路车上的水喝完了,却迟迟找不到供应点。天黑之后,路边随处可见狐狸、狼群等野生动物,想上厕所都不敢下车。真有厕所也都是旱厕,看下去深不见底,略显可怕。好不容易到了镇子上,因为青海省物资匮乏,从外地运过来的蔬菜瓜果既昂贵又不新鲜,米饭也做不熟。住宿更是天价,淡季还达到人均一晚400左右,而这么昂贵的“宾馆”内部环境比内地城市的招待所还不如。

三、景点较少、配套不全

青海省值得一去的景点大致上只有青海湖和茶卡盐湖了,两者离得不远不近,风格还相近。答主去的时候,由于青海湖环线大堵车,便只去了茶卡盐湖。感受不是很理想,茶卡盐湖被过度消费过度商业化了。淡季人也非常多,传说中的网红小火车,排半天队才挤上去,上去后只能老老实实坐好,往外看除了人就是脏兮兮的湖面。西北很多景点对天气的要求都很苛刻,如果不是大晴天,那些在网络上盛传的让人心旷神怡的美景很大概率就看不到了。

甘肃旅游收入不高,可能与它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源气候问题有关。

大家都知道,甘肃有许多许多的蒙古包,是大西北最美丽的绸缎之一,拥有辽阔的地域环境,在甘肃基本上没有海,当地的历史文化也十分的丰富。在这里,你会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是经济上的收入不如预期,原因我给大家分析一下。

一、地理位置偏远

我国主要的旅游消费市场还是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对于处于大西北的地区来说,很多人就会觉得距离过于偏远,再者,可以到达甘肃的交通线路比较少,来到甘肃没有几天住,所消耗的经济支出将会非常的大。除了交通不便的硬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地形过于狭长,使得甘肃的景点比较分散,很难满足当地游客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愿望,造成了游客的体验感不够强,很多游客望而生畏裹足不前。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好

基础设施建设,诸如卫生间、餐饮、游乐设施基本都是很重要的一环,虽然甘肃有优越的旅游,但是当地经济发展缓慢,资金补贴不足,它的旅游优势并没有像广西云南那样得到了很大的开发。其次,当地对于其旅游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少通过大众传媒对外进行旅游地的传播,造成外地游客对当地旅游了解甚少,也是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

三、水源气候问题

对于外地游客来说,没有人会愿意长途跋涉来找罪受,当地的水源十分的稀缺,要洗澡和喝水十分的困难,需要到很远的地方运输水源。再者,由于当地位于内陆地区,气候常年干燥,几乎无雨,风沙大,只有一望无尽的戈壁和沙漠,植被非常的稀少这一点,也是无法支撑其旅游收入的地方。

总而言之,如果甘肃的旅游要得到发展的话,必须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方面的建设,并且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旅游开发的工作,才能使旅游收入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