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汤亭亭人物介绍

2.行者无疆是什么意思?

Batuwa(行者)

灰烬里开出明媚的花 在指尖轻轻摇晃

歌曲:Batuwa

歌手:Ani Choying Drolma 琼英·卓玛

专辑:Smile With Ani Choying Drolma

发行年代:2005

琼英·卓玛Ani Choying Drolma,出生于11年,尼泊尔人。

在她13岁时,进入一座位于喜玛拉雅山下,名叫Nagi的藏式佛教尼姑庵内修行。之后,她有幸师从禅师Tulku Urgyen Rinpoche学习参禅、咏唱、典礼与仪式等禅宗教仪,并很快成为出色的唱咏者。自此,她一直服待老师直到他于1996年圆寂。而Tulku Urgyen Rinpoche喇嘛宽容博大的利他之心和处世态度也深深影响到Ani Choying Drolma。

后来她有感当地妇女接受的教育过于落后并且不被重视,于是她成立了 Nuns Welfare Foundation of Nepal( 尼泊尔尼姑基金会 ),并在2000年开办了 Arya Tara School,教授11-20岁刚开始修行的尼姑们诸如藏文、英文、数学、自然科学、艺术以及禅宗等课程。  

琼英·卓玛的声音非常甜美,歌曲的韵律带有一丝浓浓的印巴风味,和我们听到的西藏歌曲有着巨大的差别,比如李娜和才旦卓玛的歌曲都十分高亢,而阿·琼英·卓玛的歌曲,几乎没有一点高音。她所有的吟唱都是和佛教有关,曲调是那么的干净,动听,不带有一点尘世间的浮躁和喧闹,实在是陶冶心灵,带来心理平静的最佳音乐。

琼英·卓玛(Ayi Choying Drolma) 是个充满善心智慧的觉悟者,用自己发行专辑得到的资金在尼泊尔开办阿尼度母学校,专收女尼教育其获得更多修行高层次佛法的机会。完成她上师和她的夙愿。这张专辑是Steve Tibbetts和Choying Drolma 第3次合作。

琼英卓玛唱歌的时候低音饱满实在,基本上在唱颂经文的时候可以使得共鸣更好的释放,有的时候感觉一个专业声乐歌手在歌唱一般,不过她没有象央金拉毛那样的泛音高音出现,也许是本身修行者的缘故吧。在低音的处理中,她可以自由的做一些修饰转音,当然这是藏地歌曲里常有的民谣旋律。

1993年,美国吉他手Steve Tibbetts偶然拜访了一个位于Pharping的寺院,当时Nagi的一些女尼正在这儿学习,有天当她们在神殿做功课时,Steve被这神秘平和的歌声所吸引。这些流传了数百年的宗教歌曲丝毫未受外界影响,仍保持着最初的原始形态,平稳的曲调里透露着某种终极的纯净、详和的灵性光华。他极想把这歌声录下来,但由于当时他并未准备好录音设备,所以次年他带上自己设备亲赴偏远的Nagi寺院做正式的录音。回到家后,他再加入自己的一些演奏,于是就有了这张令人惊异的专辑。

专辑名Cho( 意'断' )是藏式佛教里的一套祈祷仪式,也是Choying和她的同伴修行的功课之一,其大致涵意和我们常听到的'绝七情六欲'、'求六根清净'之类相仿,是一种提高修行者透过事物的实体表像从其无色无相的本质天性认知世界能力的修炼,而这些歌曲咏唱也被视做一种能增强和加深对教义的理解的修行内容。或者我们不用孜求那跳出五行方外的清明境界,但如能时常从这些喻含着亘古睿智的歌声中获得一份从容平静的心境,也许能免去一些不必要的执迷之苦。

做为ECM公司混音、录音、吉他大师Steve Tibbetts,他在与琼英卓玛合作的时候尽可能的把佛性、佛法以一种具象的方式呈现在录音作品里,能使的听者感受到当琼英卓玛演唱时接近佛。  

附《Batuwa》歌词:

Batuwaa

Batuwa hui batuwa,

batai mero dhaan

Maanai chaanga cha bhanay

maatai madhuvaan

Paila ho jaanalai gaayirahecha

Gaayaraita jindagi yo bhayi rahecha

Amrit nai piuuchu maa hiduanjhel ko chhaan

Paaialai picchey phooluh maa mantrai mero dhhan

Huncha phoolko aankhama kadai pani phool

Haansu hasaudai jauu bhanchha mero maan

Batuwa ho naadi tarcha kahilay jungdhara

Baataibaato maatra naho singhai sansaara

Aaeklo pannai baatoko ananda ho jhaan

歌词大意

行者,我是一个行者,我的宿命就在旅途

只要心灵纯净,哪里都是天堂

前行,不倦的前行

用心去走每一步,我的生命就有了意义

在路上,上天赐我甘露

在我的内心深处有个声音在回响:让我每走一步都得到升华

在花的眼中,荆棘也和花一样

我心向往幸福,也想要所有人得到快乐

我是个行者,穿越江河也穿越雷雨风暴

还有这世上的路,这世上的路

汤亭亭人物介绍

Can not help but feel the road in front of difficulties he arisen. Standing time, the fact is, a history of standing behind the history, whether it is God's history, or the person's history, they are destined to become a time at the moment within the scene. Perhaps you're thinking: not existed in this, not even ha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how to tell? But we must bear in mind the walk way of life: - close to the heart of history. I firmly believe that steps to move forward, never staying too; I firmly believe that any time the barrier is not thinking, it free-spirited, constantly thinking beyond time and space guidelines, beyond the age of your heart toward those who love the art and life scenes of in. So our thoughts are has been a long journey, both in the time of or within the time outside.

Journey itself, is beyond the self-For Life Huannian another way. It presents a gesture, a monk's posture: so persistent, so tough, so affectionate, so forbear; those who feel the direction of trel is within and outside all the time direction; Walker's mission is to walk with a lifetime . It is that simple thing. What hens along the way has been most important, and you choose to walk, and my heart will forever moving in that direction; you must know the significance of not finding a walking person, a story, a place, but a perfect faith , the idea that life is very precious things, the completion of them, not Huannian, is behior.

Back in the ancient music, classical music before, is a literary epic, dramatic form to show the lay off of. I left the most profound imagination, is the father of tragedy, Aeschylus-like gaze, in the "Agamemnon" in his thick tragic thought, a list of a hero's death. "Agamemnon" is Aeschylus' trilogy, E Ruisi Tesi, "the first part. Aeschylus's "E Ruisi Tesi Trilogy" (BC 458) is the only extant trilogy of ancient Greek. The first "Agamemnon" is the ancient Greek tragedy one of the best.

As the play by singing: "tossed aside all the love, I found that no single power to se his life, it is best to pray, over a lifetime of quiet life do neither conqueror nor conquered do. Unfortunately, he must feel it was true knowledge, wisdom after suffering side too, to find his way ... "his masterpiece" Prometheus Bound "on the record in the history of music in the cradle of opera. Away from their time outside, in the old thinking in all, you can vaguely feel is within sight of the time staring at that moment, you suddenly feel hy and lucky, because all the world's gaze, almost is started from each other.

Yes, all the fruits of the end for the lucky, it was only by the true knowledge from experience, unfortunately, is to get wisdom after suffering side, we almost take a lifetime to find the time vested in their own way, but in the long journey in my heart Chuaizhuo endless desire that love art, love of faith, laissez-faire way of walk, to pull into a long life time, standing time, the type of attention to Aeschylus, look within time.

Note: Aeschylus: Aeschylus is ancient Greek tragedy, one of the three. Was born in 525 BC Greece Attica Aye sulfur Francis. Life wrote about 70 plays (some say about 90), handed the script 7, they are: "Qi Yuan Man" (about 490 BC, 463 BC, one that year), "Persians" (472 BC years), "Seven Special thanks to the attack" (BC 467), the "Prometheus" (about 465 BC, the one that 469 BC), the "ORG Stace" trilogy (AD 458 years).

不给分 ,,,我就R死你,

我弄了40分钟!!

行者无疆是什么意思?

汤亭亭

汤亭亭(1940—),女,美国华人家。祖籍广东新会,1940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962年毕业于伯克利加州大学英国文学系,1992年被选为美国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士,2008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杰出文学贡献奖。汤亭亭先后创作了颇具影响力的《女勇士》、《中国佬》、《孙行者》等,这些文学作品确立了汤亭亭在美国华裔文学史上的地位。

中文名:汤亭亭

外文名:MaxineHongKingston

别名:汤婷婷

国籍:美国

出生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出生日期:1940年10月27日

职业:作家

毕业院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主要成就:杰出文学贡献奖

代表作品:《女勇士》、《中国佬》、《孙行者》、《第五和平书》

星座:天蝎座

人物经历

1940年10月27日,汤亭亭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斯托克顿市。汤亭亭的父母深感命运如轮盘赌般难测,便以当时一个以好运出名的金发赌徒的名字玛克辛(Maxine)作为女儿的英文名,希望她能给家庭带来好运气。为了让这个娃儿显得男性化一些,汤亭亭的父亲汤恩德就给她起了一个很阳刚的中文名字——“亭亭”,是一种不依靠别人的独立状态,而不是“袅袅婷婷”那般的柔弱温顺。

1958年,汤亭亭获得奖学金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就读,先就读于工程学系,后转念英国文学。

1962年,汤亭亭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文学系毕业,随即在离旧金山不远的一个小镇上的一所贫民窟学校担任英文教师。

1967年,汤亭亭赴夏威夷,在夏威夷大学长期任教,后又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文系任教授。

13年夏天,汤亭亭和丈夫在一座离檀香山不远的小岛上度。有天晚上,夫妇俩去看**,但放映机临时发生故障,他们只好又回到旅馆。百无聊赖中,汤亭亭拿起笔,信手写下两页文字,它们后来成为《女勇士》的全书大纲。

15年,几经增删之后,汤亭亭的《女勇士》终于脱稿了。

16年,由美国诺福出版社出版处女作《女勇士》,使她一举成名。

1980年,汤亭亭出版了第二部《中国佬》。

年,汤亭亭随美国作家协会到北京出席中美作家会议,会后与丈夫耶尔·金斯顿到广州和新会访问、探亲与寻根。

1989年,汤亭亭的第三部作品《孙行者》也相继问世。

1991年10月,汤亭亭开始撰写长篇《和平第四书》。

1992年,汤亭亭因其文学成就被选为美国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士。

1993年,《第四和平之书》毁于汤亭亭在加州奥克兰家中的一场大火,汤亭亭在精神和物质上都受到很大打击,以至于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法读书写作。

2003年3月,汤亭亭在首都华盛顿被捕,原因是她参加反对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游行,并冲入警方设置的封锁线。

2004年,汤亭亭撰写的《和平第五书》出版了。

个人生活

汤亭亭的父亲汤思德是广东省新会县古井镇古泗村仁和里人,1925年来到美国,在一家洗衣店打工。母亲朱兰英是一位助产护士,1939年才远涉重洋来到丈夫的身边。

在八个兄弟姊妹中,汤亭亭排行老三。在汤亭亭的小时候,汤家穷得叮当响,十口之家蜷缩在一处简陋的寓所里。为了养家糊口,汤恩德起早贪黑地打理着一个小得可怜的店面,赚取一些微薄的利润;朱兰英则在或近或远的医院里上上下下地跑着打“短工”。即便是这样,夫妇二人的收入还是不能维持一家人的温饱。

汤家的物质虽然匮乏,但是孩子们的精神食粮却是很丰富的。汤恩德忙于生计,不怎么对孩子们进行管教,但他毕竟是一个满腹诗文的传统知识分子,他以自己较为深厚的文学修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汤亭亭。至于朱兰英,更是一位讲故事的能手,无论是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还是程门立雪、花木兰从军、聊斋志异都能信手拈来、绘声绘色地讲上半天。幼小的汤亭亭虽然用着美国式的思维来理解和领悟着其中的善、恶、美、丑,但是还是很快被悠远缥缈的色彩和精彩生动的点滴细节所折服。就这样,汤亭亭慢慢地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62年,汤亭亭与身为演员的大学校友耶尔·金斯顿结婚,两年后生子约瑟夫·劳伦斯·中美。

主要作品

作品

创作特点

作品主题

汤亭亭的作品所涉及的题材相当广泛,但从其作品发表的时间先后来看,创作的主题贯穿着一条主线:女权主义(《女勇士》)→种族平等主义(《中国佬》)→构建族裔文化属性(《孙行者》)→世界和平主义(《第五和平书》)。

女权主义思想对男权中心的解构

《女勇士》里,作者根据童年时母亲讲述的家族历史和中国神话传说,结合了自身的理解和想象,演绎了作者本人以及家族的一些女性亲戚的生活经历。

以母亲的告诫开篇,“我跟你讲的事,一定要保守秘密,不能告诉任何人”。此处,母亲指的是姑妈不守妇道,与人通奸,最终被迫投井的“家丑”。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不仅没有对此事缄默不语,反而将这个故事和后来姨妈的故事经过自己的重新诠释,将之公诸于世,在这里,“我”违背了母亲的意志,喊出了心中的声音。对姑妈的深切同情和对父权制度的憎恨化成了“我”战斗的动力和勇气,催“我”拿起纸和笔,作为武器向父权权威发出挑战。

第二章“白虎山学道”中,“我”的故事是以中国读者熟悉的花木兰和岳飞的传说为基础的;“白虎山学道”中,汤亭亭塑造了一个最具魅力的现代神话英雄形象——花木兰。中国版本的“花木兰”与汤亭亭的“花木兰”故事之间存在着反差。首先,花木兰未婚,只有一个年幼的弟弟;而女勇士“我”不但有丈夫,有一个被征去当兵的弟弟,还有一个在战役期间出生的儿子。其次,花木兰是和远离家乡的外部敌人作战,而“我”的敌人在国内。离家前,父母在“我”背上刺了“报仇”、“誓言和名字”以及说不尽的“怨愤”。“我”领导的子弟兵进京后杀了“皇帝”,回乡后,“我”又杀了地方官报仇,因为那恶霸把女孩子比作“米里的蛆”,说“养女不如养鹅”,“女孩是替别人养的”。汤亭亭有意把岳母在岳飞背上刻字的故事改写成木兰父亲给木兰刻字,以此渴望自己能像众多中国传统男性英雄那样充满力量,成为女勇士,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女权主义观念,英雄“花木兰”的形象具有强烈的女权英雄主义色彩。汤亭亭反抗压迫女性的男权统治,因而试图将女勇士塑造成另一个自我,以倾覆整个父权传统,向性别歧视现象发出挑战。中国传统文化传说中的花木兰英勇杀敌,建功立业是为了效忠君主,维护中国封建统治制度,而这里的女勇士非但不忠于皇权,反而与皇帝的军队开战,赶走了皇太子,砍下了象征封建统治的皇帝的脑袋,彻底推翻了当时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国传统的父权权威基础。汤亭亭在重构的花木兰故事中追求的并非是传统的忠孝节义的儒家思想,而是能够独立自主、男女平等的西方女权主义思想。

《女勇士》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探讨了美国华裔女子所面临的性别问题,集中批判了中国的父权文化,向父权社会和性别歧视发出了强劲的挑战,抨击了腐朽和虚伪的封建道德,讽刺了害人的封建婚姻制度,抨击了唐人街的中国封建父权制。为受压迫的中国妇女鸣不平,无名姑妈、月兰姨妈以及“我”的沉默全都因为中国的厌女文化、“重男轻女”的观念导致的。于是“我”奋起反抗、竭力为自己争取自由,为沉默的她们平反昭雪。汤亭亭对自己的女性立场毫不隐讳,在《美国评论家的文化误读》一文中明确表达,“希望读者从女性解放的角度去阅读《女勇士》”据张子清教授说,“记得1996年向汤亭亭购买《女勇士》中文翻译版权时,汤亭亭很在意她中文名字的翻译,一再关照‘亭’字不加‘女’旁。她受女权主义思想影响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遗憾的是,《女勇士》不能进一步挖掘出造成“无名女人”和“姨妈月兰”悲惨命运的另一个元凶——美国种族歧视制度。如果没有美国长期以来的“法令”,就不存在姑妈和姨妈被迫守活寡的事实,也不会有后来的悲剧。因此,《女勇士》的批判力度也就被削弱了。可幸的是,汤亭亭在1980年发表的《中国佬》中,已把笔端伸向了种族歧视。

种族平等的捍卫

汤亭亭的《中国佬》是一部华裔男子在美国政策迫害下的奋斗史、血泪史,是一部华裔美国人的一部移民英雄史诗。

《中国佬》以《论发现》开篇,其中,不仅改变了武则天在位的年代,而且把在《镜花缘》中的女儿国中受屈辱、被缠足、扎耳眼、毒打、倒吊而后被国王逼迫成亲的林之洋改成了唐敖。她还增加了唐敖的手足被扣上枷锁,双唇被缝合,以及被迫洗涤自己裹脚布等情节。最后她说据一些学者说,女儿国在北美。无疑,此中汤亭亭仍在揭露、批判旧中国歧视、压迫妇女的现象,同时用暗喻的手法表现华人男子在美国受屈辱、被奴役、被迫保持沉默的处境。“不能说”和“不能听”——正因为被剥夺了这两项权利,华人的声音长期被关闭于美国历史之外不为众人所知。女儿国在北美——唐敖在异域所受到的迫害象征了华人在美国的遭遇及种族歧视给华人男子所带来的阉割般的侮辱,比喻性地揭露了1882年颁布的《法案》以及后来一系列的“法令”所造成的美国华人社会的畸形状况。为了反映出华人在美国受到的种种不公正待遇,汤亭亭专门花了整整一章《法律》来列出美国从1868年至18年间所制定的相关法律。由于华工在建成横贯美国大陆的铁路后就被排出工业领域,他们只能从事洗衣、做饭等传统上由妇女们干的活,所以说,华人男子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被迫缠了足,是社会迫使美国华人男子“女人化”的。作者试图将其男性同胞从文化的误解与历史的湮灭中彰显出来,挖掘出那段曾被埋没、再现不足的华人历史,从而打破主流文化的静音,重构美国华人、华裔历史。

汤亭亭在《内华达山的祖父》一章中呈献出了大量的材料,展示华工修筑美洲大陆铁路的那段血泪史。在颂扬献身于美国西部大开发的中国男子的同时,读者所看到的不是成功的胜利者,而是失败的受害者。华工们战胜了恶劣的气候,险峻的地势,最终与白人工人合作完成了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若是没有中国人,就不会有这条铁路,他们是不可缺少的劳动力”。然而,在铁路竣工后的庆祝会上,“白鬼子官员讲了话:‘这是十九世纪最伟大的成就,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只有美国人才做得到。’阿公从来没有在纪念铁路竣工的照片里出现过,他是使这片土地连成一片并把它建设得初具规模的先驱者”。铁路竣工后华人便遭到了驱逐。中国人在美国历史上里程碑的成就,他们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和牺牲就这么被一笔勾销了。他们的贡献被盗用,而合法地位却遭到剥夺。通过《中国佬》中的楔子——“鲁滨逊历险记”,汤亭亭为华人移民先辈开发美国西部及夏威夷的历史功绩做了一个肯定性的结论,为华裔族群表达出了自己的声音,栩栩如生地重构了华人新形象,颠覆了长期以来主流霸权文化中的华人形象。据美国尹晓煌教授讲,汤亭亭最初将中文名定为《金山英雄》,是为了以此纪念华人先驱,“为了让读者明了她的心意,她以印章的形式保留了最初的书名《金山英雄》。这枚用中文刻制的印章,出现在的封面及全书每一章节的首页。毫无疑问,这是她对华人男移民前辈表达敬意的重要象征。”

诚然,汤亭亭颠覆种族歧视的目的不是为了颠覆而颠覆,美国华裔的双重文化背景使得他们大多具备双重文化身份和意识,如何构建自己的文化属性,如何使“他者化”的“边缘文化”融于主流文化之中,最终真正彻底地颠覆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构建处于“世界之间”边缘人的文化属性?如何进一步确立华裔美国人在美国社会的新形象和树立起自己的国家身份?汤亭亭在其第三部作品《孙行者》中演绎着她的构思和理想。

混杂文化与族裔文化属性的构建

汤亭亭在《孙行者——他的即兴曲》中,把关注的焦点从重写华裔历史转移到华裔文化属性的构建上。

首先,书名意味深长,对书名进行简要分析,可看出其“混杂性”。该书的英语书名是“TripmasterMonkey:HisFakeBook”书名大标题具有双重文化背景,涵盖了中美文化中两种反英雄形象:“tripmaster”是美国反文化运动的产物,本指一群服用的嬉皮士在行走中保护众人的领路人,在书中暗指主人公阿新引导读者穿越文本复杂情节的迷宫,跨越中西思想上不平等的旅行,而“Monkey”当然指的是《西游记》中保唐僧西天取经的美猴王孙悟空,汤亭亭的孙悟空既是充满反抗精神、争取平等权益的英雄,也是个在劫难逃的悲剧形象,象征了当代美国社会中华人的现实处境,有其身份欲求。而副标题“HisFakeBook”并非是国内读者所误解的“他的伪书”,据厦门大学张龙海教授论述,根据汤亭亭1989年在西雅图的访,它是个爵士乐术语,是“他的即兴曲”,“阿新的即兴曲是他的双重文化背景:他继承了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以此作为起点和基础进行临时发挥,即席创作,编写出跨越时空的即兴曲”。在书名中,汤亭亭的创作观、人生观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透过主人公惠特曼·阿新,读者也可以强烈地体会到“混杂”的感觉。该名字显示出作者的深刻用意,也兼具中美两种文化传统,是个中西结合的典范。其一,惠特曼这个名字使人联想到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象征着美国的自由、民主、乐观、平凡的精神。汤亭亭利用谐音,把美国诗人的名字变成主人公的名字,达到传承美国文化的目的,体现主人公,亦包括作者自身身上的美国性。其二,它是中国文化的体现,具有中国性。

中国人的许多名字带有“阿”,是亲热、亲近之意。Sing在英语中是演唱的意思,说明了阿新的身份和欲求:一个美国华裔第五代移民、具有双重身份的表演艺术家,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话语挑战美国传统,及白人对黄种人的成见及漠视。把惠特曼放在前面,一方面遵循了美国的习惯,另一方面强调。强调作为美国华裔第五代移民,阿新完全有权利说自己是美国人,而不再是一个逗留者,金山客,而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人(ChineseAmerican),而不是“在美国的中国人”(Chinese-American),要求去掉连字符号。阿新与“女勇士”、“中国佬”所体现的勤劳勇敢、吃苦耐劳、踏实肯干、默默无闻的传统华裔形象截然相反。《孙行者》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旧金山。当时的旧金山正值反主流文化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也是嬉皮士们的天堂。阿新是“跨掉的一代”中的“反英雄”形象,是个彻底西化的嬉皮士。他说话像黑人,头发像13本武士,常穿牛仔靴。和其他大部分同时代的白人青年一样,他愤世嫉俗、质疑一切:越战、爱情、民权、人生等等。他自称为善变多智的孙悟空,但却无法摆脱族裔的束缚,他最大的抱负便是重振华裔美国戏剧,最后也确实导演羌演出了自己的剧本,并跨越种族,把中西文化中的经典人物都放在自己的独自中。这位年轻的剧作家,既能引用美国作家的作品,也了解中国的古典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既能熟练运用美国语言,也懂唐人街的俚语,成为一个集中西文化于一身的智慧之人。这也是他名字的第三层含义,是个双关语。全书的高潮在最后的剧场演出,它跨性别、跨种族、跨国籍、跨语言地将中国的古典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混杂起来,让古今中外人物粉墨登场,消除一切边界。

因此,汤亭亭在《孙行者》中,提供了一幅“混杂文化”的乌托邦图景。“西方梨园”是一个从形式到内容都杂化了的华裔族的文化象征。作者理想的文化解决方案是消除“文化本真主义”界限而建立不丧失族裔属性的多元文化。宣称华裔文化对美国的归属权。汤亭亭试图构建的属性不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主体,而是个超越国界、民族、文化的想象主体。使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走向“大同”。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全球化”,而不是“西方化”或“美国化”的“全球化”仍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然而只要人类共同奋斗,和平共处,求同存异,人类就有可能在这个“地球村”上构建一个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景观。汤亭亭在颠覆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的长途跋涉中,她仍然关心着人类和平、人类的终极命运,汤亭亭在1995年NeilacSeshachafi访时,也坦率地宣称自己“不是一个自私的少数民族的或女性主义的作家,而是一个人类作家”。在《孙行者》中,以一个逃避服兵役、拒绝为美国参加越战的阿新为英雄,并高度欣赏他的决定,汤亭亭不厌其烦地对越战进行反讽。这些也集中体现了汤亭亭的和平主义思想。显而易见,汤亭亭已把爱延伸到全人类,迈向更广阔的全人类的和平世界,因此,她把自己的第四部作品《第五和平之书》献给了世界和平事业。

反对战争、宣扬和平

《第五和平书》的主题已经彰显,已经从性别、种族、阶级、文化身份认同扩展为反对战争、宣扬和平。据汤亭亭讲,该作品的书名来自一部中国古书,很久以前中国曾经有过和平之书,共有三种,书名是《三平书》,告诫人们如何避免战争,如何和平解决冲突和争端,但被人为地焚烧了。汤亭亭讲,从秦始皇开始,历代帝王在朝代更替时便要焚书。因此,和平之书也就失传了。

20世纪90年代初,海湾战争使汤亭亭十分不安,她便开始写一部宣扬和平的书,将其定名为《第四和平之书》。1993年,汤亭亭位于加利福尼亚奥克兰的家被大火烧毁。她已经完成了156页的《第四和平之书》也随之化为灰烬。火灾给汤亭亭带来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打击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她都无法读书、写作。汤亭亭感觉火灾带给她的创伤与战争带给人们的重创是相同的感受,便决定将对战争的批评和对和平的向往写成一本书,希望通过写作重建自己的生活,同时也可借以宣传和平的思想,这部书就是《第五和平之书》。该书由四章构成。第一章《火》讲的是真实的故事。讲述了汤亭亭在参加父亲去世的满月纪念之后,在返家的路上从汽车的广播中听到奥克兰发生了火灾。大火烧毁了奥克兰,也烧毁了汤亭亭的房屋——所有她尘世的物质的东西。第二章《纸》讲述文献的故事、和平的故事。描述了汤亭亭如何在灰烬中竭力寻找《第四和平之书》的书稿。第三章《水》是有关“龙”的故事。龙是水里的动物,是天上的云雾,也是想象力的所在。汤亭亭以此质疑“火”的威力,是对被焚烧的《第四和平之书》的重写。该章讲述了一个叫惠特曼·阿新的华裔,因为反对越战逃避服兵役,离开加州到夏威夷的故事。第四章《土》是想告诉人们什么是真理;什么是永恒。记述了汤亭亭组织退伍老兵写作,通过写作治愈心中战争留下的创伤,同时也通过反战的书写来宣传和平思想。

艺术特色

首先,汤亭亭的文学作品根植于中国文化,深受中国文学的影响。和许多其他的华裔作家一样,汤亭亭一方面接受过正规的美国教育,另一方面又接受了从先辈那里承继下来的中国文化传统。汤亭亭曾读过英译本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读过中国神话故事;读过李白、杜甫诗选的英译本;对鲁迅、北斗、舒婷等很多中国现当代作家的作品,她也很熟知。因此,汤亭亭的作品虽然是用英文而写,但其中的人物多是有血有肉的中国人,而且,汤亭亭对于那些浪迹异域的中国人的思想和心态能够非常准确地把握。在其英文中,她又尽可能用汉语语言节奏,故事形式也模仿中国故事的形式。在《女勇士》中,汤亭亭就真实、生动地描写了一些中国的社会习俗,真实而又生动地描写了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花木兰的故事。在这部中,汤亭亭以蔡文姬的故事来结尾,“蔡文姬的思乡情感成为许多华裔的精神寄托,她最终回到了故里和她熟悉的文化里,但千千万万的华侨却只能漂泊他乡”。作品《孙行者》乍一看就知道,它得名于中国著名的神话《西游记》。汤亭亭作品中浓厚的中国文学色彩,使它们在美国独具特色,深深吸引读者。汤亭亭曾说:“中国是我创作的源泉,我讲得最好的故事是关于中国的”。由于其身体中流淌着的华人血液,也由于其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汤亭亭在文学创作活动中有着一种深沉的使命感。她积极为美籍华人说话,力图纠正美国社会、尤其是美国白人对华人,对华人历史不全面甚至错误的看法。在《中国佬》一书的封面,她写道:“我用这本书表明,我是为美籍华人说话的”,她还说过:“把美籍华人的故事带到美国文学中是我的使命,因为在美国文学中,中国人的形象被丑化了”。

其次,汤亭亭的文学创作又带有美国本土文学的特色。汤亭亭出生于美国,又于斯地成长,并接受良好的西式教育。她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她要求自己的作品能够写得比白人作家的更高明,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也比他们更强。汤亭亭希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消除认为美籍华人只能用“洋泾浜”英语进行文学创作活动的看法。为此,汤亭亭对《中国佬》曾九易其搞,以追求完美。汤亭亭喜欢许多的美国作家,如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纳撒尼尔·霍桑、马克·吐温、托尼·莫里森、格蕾斯·帕利、阿莉斯·沃克、路易斯·欧德里奇等。这些作家的文风,影响了汤亭亭的文学创作。她文学作品中的美国风格,使美国读者容易接受进而喜爱汤亭亭的。

再次,汤亭亭的文学作品还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并且,也反映了作者以融入美国主流文化为人生目标。论血统,汤亭亭是华裔;论国籍,她是美国人。由于其特殊的双重身份,以及她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美国成长经历,使汤亭亭的文学创作具有中国文化、西方文化的双重特征;其作品中,也反映出了中西文化的融合与撞击。而且这一特点在其创作中占据的位置更为重要。在《女勇士》里,中国的神话传说,妈妈的怪事奇闻,美国华人的现实生活,在小女孩的印象中交织,“展示了一个处于两种文化背景、两种民族精神影响下的小女孩的成长和反思,刻画了她处于华人家庭的小氛围和白人社会的大氛围里的多重自我,反映了她在确定自己的文化身份时的艰难历程”。

汤亭亭的文学创作中,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将、自传、神话巧妙结合。《中国佬》和《女勇士》两部作品的主要素材来源于作者童年时期从母亲那里听到的故事,它们都以第一人称来讲述。在这两部自传体中,作者以自身家族及其他华人的生活与命运为主线和主题,把许多中国的文化传统、民间传统、风俗习惯、神话传说,通过说书的方式,把它们有机融合为一体。

获奖记录

人物影响

在美国,汤亭亭的作品由于手法大胆创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作品屡次排在销售榜的前列,并多次夺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名副其实地成为20世纪后期最有知名度的华裔作家之一。1998年,汤亭亭的作品被收录进最具权威性、代表性的《诺顿美国文选集》。其成名作《女勇士》更是被美国现代语言协会列入欧洲经典文学,并将其作品视为与荷马、乔叟、但丁、莎士比亚、弥尔顿等人的作品同等的地位,在美国大学的许多学科中都被列入必读书目或作为教材走入大学课堂。2001年,《汤亭亭批评导读》出版,在这部专著中详细介绍了汤亭亭的生平,探讨汤亭亭与美国亚裔文学传统的关系,并从不同的侧面剖析了其三部代表作《女勇士》、《中国佬》和《孙行者》。

人物评价

正面评价

中国学者张子清认为汤亭亭是最有实力的“女性主义作家”,她“不单为消音了的无名女子争得发言权,而且使女子成为道德的楷模、冲锋陷阵无往而不胜的勇士和英雄。”“更重要的是,她在主流社会的权力分配中,成功地获得了当代主要的美国作家之一的荣誉,成为当今在世的美国作家之中,作品被各种文选收录率最高、大学讲坛讲授得最多、大学生阅读得最多的作家之一。”

伦道夫学院校长布兰得利·贝特曼贝在一份声明中说,“汤亭亭更像是位先驱者,”“上世纪70年代,她开始创作《女勇士》。她知道,当时关于亚裔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尚不普遍。汤婷婷向世界介绍了这些移民以及他们的孩子的故事。她的作品掀起了关于文化、种族和性别问题的全国性讨论。”贝特曼说,他还拜读了汤婷婷的另一部饱受赞扬的作品《中国佬》。“她是一位出色的作家,十分擅于用日常生活中的经历唤起人们的共鸣。”

美国国家基金会执行主管哈罗德·奥根布劳姆在声明中说:“汤亭亭熔、回忆、民间故事和政治理念的丰富新手法,用这种崭新的、丰富的手法呈现美国伟大的移民故事。”基金会的官方网站指出:“汤亭亭在作品中运用一系列文体和故事,创造了一种令人惊异的移民回忆录和移民的新写法,影响了两代美国作家。”

反面评价

亚裔美国文学家和文学评论家赵建秀把汤亭亭作为已被白人同化了的华裔作家而痛加斥责,认为汤亭亭一类作家已失去了华裔族性,误读误用中国经典和传说,曲意取悦白人读者,歪曲华裔美国人的本来面目。

行者无疆,是一种自由和无拘束的状态,象征着成为一个真正的自由人。人生的旅途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冒险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我们可以选择沿着花园般的道路前行,也可以选择冒险前往未知的领域,成为一个行者无疆,拥有自由自在的心态和行动力。

行者无疆,也表示着一个人的无限扩展和拓展可能性的精神。一个行者无疆,不会被任何形式的限制所束缚,他们视自由为珍宝,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外部世界,并将自身与之相融合,变得更加富有智慧和魅力。

行者无疆,是一种对生命旅程的热爱和追求,一种对真实自我的深度挖掘和理解。在这种状态下,我们能够看到周围的环境是多么的美好,看到自己是多么的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行者无疆不断探索未知世界和新的领域,他们从不害怕失败,因为他们知道失败也是一种成功的经验,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去证明,生活就是一场无限制的旅程,让人无法复制和模仿。